雖然新加坡的歷史不長,但是它的文化藝術發展非常迅速。在新加坡文化的多元化包容力與獨特魅力中,電影文化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李連杰、鞏俐等影響力巨大的影帝、影后選擇定居新加坡,也與此不無關聯。
在新加坡留學生活中,留學生們三三兩兩的選擇去看場電影,或是逛逛環球影城都是很不錯的娛樂項目。這里新加坡留學網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下新加坡留學電影的具體信息:
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電影最早出現在新加坡是在100多年以前,經過印度人巴里之手,電影來到了新加坡。當時被巴里帶來的電影是一些運動紀錄片和歐美風景片,在新加坡河畔的空地上進行了首映。
那次的放映效果并不理想,因為新加坡當時沒有電影,所以也沒有相應的電力設備,只能通過蓄電池提供的電力進行放映。但即使效果不佳,這種新型的藝術表現形式還是受到了新加坡民眾的關注和喜愛。
隨后,這些影片開始在新加坡各地巡回放映,因為沒有電影院,所以只能在臨時搭建的帳幕中放映,條件不好,效果也不好。新加坡留學網顯示,這個時期電影被稱為“影戲”。
后來,香港的邵氏兄弟來到這里,對新加坡電影有極大貢獻,他們制作的很多粵語片都會在這里放映。上世紀上半葉的時候,牛車水的很多電影院都放映粵語影片。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和馬來西亞的電影開始走向繁榮,然而此時的新加坡電影卻是一派蕭條景象。因為電影行業的落后,所以很多電影的拍攝都不會用新加坡演員,也很少在新加坡拍攝。
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為了擺脫電影行業的落后狀況,新加坡對當時流行的電影進行了研究,匯總之后發現了一個特點,就是當時人們喜歡的電影有3個元素,“好萊塢”、“寶萊塢”和“李小龍”。發現了這個特點之后,新加坡開始嘗試拍攝屬于自己的電影,并仿照這3個模式進行。
歷史上首部貼著新加坡標簽的電影是1991年上映的《三分熟》,這部電影取材于現實生活,講述了一個被判極刑的殺手的故事。不過這部電影并沒能改變新加坡的電影行業,因為它獲得了很差的票房成績。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也為新加坡電影的發展開了頭。
4年后,新加坡上映了《妖街皇后》,這部電影描寫了一些邊緣人群,獲得了不凡的成績。在這一年,還有一部電影上映,就是《薄面佬》,它開啟了新加坡制作本國獨特生活電影的大門。
到如今,新加坡電影的已在世界影壇上獨樹一幟,《爸媽不在家》、《和我在一起》等優秀電影在國際上獲得了不凡的口碑。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萊佛士音樂學院培養出的大多數音樂人才,為新加坡電影的配樂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新加坡萊佛士設計學院的新加坡留學動漫設計課程、數字設計以及影視制作等專業培養出的人才也進一步帶動了新加坡電影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