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肩膀傷痛困擾的病患,今后有望在家運用輔助儀器自行復健,無需奔波于醫院和住家之間。
義安理工學院和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昨午簽署為期五年的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結合各自的專業知識,研發更多醫療保健儀器來造福有需要的病患。雙方也展示一款創新的肩膀復健儀器,該儀器是由四名義安工院的機械工程系學生和中央醫院物理治療師前年所合作研發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肩膀受傷、動過手術以及中風的病患。
儀器主要運用連接桌面的磁性臂,幫助病患進行肩膀運動。病患可按照理療師指示,調整桌面的高度、角度以及磁鐵的數量來逐步增加運動的難度。這樣一來,病患將可以“精準計算”出自己的進展。
該儀器原型于去年9月成功取得專利權后,已交由Nextan公司將其進一步改良及商業化。儀器預計會在今年9月面市,價格相信會保持在數千元的范圍內。
僅是中央醫院,每月就有大約150名新病患因肩膀活動出現問題而需要復健,他們每星期需要到醫院報到至少一次,平均得完成六到十次的復健,耗時又耗力。有了這臺僅重七公斤的復健儀器,病患無需再特地前往醫院進行康復護理,而可以留在家中自行復健。年長者和受過傷的兒童也可利用這款儀器進行練習,強化肩膀肌肉。
參與研發儀器的林鼎諺(22歲)目前已畢業,他受訪時說:“我和隊友花了大約半年到八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儀器的雛形,然后再針對雛形進行改良。原本我們采用鋼鐵來制造儀器,但發現成品太過笨重,因此決定改用鋁。這樣一來,儀器既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又不失輕巧及容易操作的特色。對于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病患,我感到非常興奮。”
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總裁黃瑞蓮教授說:“新加坡正面對人口老化問題,隨著越來越多人患有肌肉骨骼問題,我們需要更多創新的居家復健儀器。集團希望通過和義安理工學院的合作,研發更多這類型的儀器來改善病人的生活素質。”
義安工院院長鄭文輝也說:“通過這樣的合作,我們的學生將有更多機會學以致用,和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攜手研發能夠造福病人的醫療保健儀器。”
義安工院的機械工程系自2004年起就開始與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旗下的支援保健專業人員合作研發復健儀器。隨著諒解備忘錄的簽署,雙方的合作范圍也擴大至其他院系和醫療保健機構。雙方目前已有12個合作項目,其中六項正在籌備申請專利權。
咨詢熱線:4008-066-065(早9點-晚21點)
24小時手機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