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之于新加坡好比毛澤東之于中國,其意義絕非一篇文章所能闡述。今天我們要帶大家了解了解這個近在咫尺,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和他所領導的國家。
新加坡的隱忍和努力,以及她的成功和痛苦,都給這個100%城市化的小國打上了迷人的玫瑰色。昨天的博客里我們曾提到過好友Mr.Good的自豪感,老實說,作為一個新加坡的常駐公民,與中國公民相比他是有理由為新加坡驕傲的,因為那畢竟是個民主自由的國度。
新加坡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歷史很短,從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算起,不過45年的光景。但這不代表這就是個沒有歷史的國家。新加坡古稱淡馬錫,公元8世紀建國,屬印尼室利佛逝王朝。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前后,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盤那乘船至此,見一猛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王子遂賜名Singapura,即“獅子國”,新加坡乃其諧音。
如此算來,新加坡可謂歷史悠久。
雖然獅子有王者風范,但獅子國卻頗多坎坷。
新加坡先屬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后成為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抵達這里,通過一些不太道德的手段與柔佛蘇丹簽約設立貿易站,并最終將這個小小漁村引向亞洲四小龍之一,自然而然的新加坡也就淪為了英國殖民地,并成為其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很多時候,手段的不道德和過程的不干凈都不重要,結果往往超越一切成為主宰,這一點在政治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史丹福·萊佛士最初出現在新加坡的形象是可惡的殖民者,但是,如今,他被新加坡人親切地稱作萊佛士爵士而立雕像于金融區最顯眼的位置,而且還是一黑一白兩尊。
然后日本人來了。
然后日本戰敗,英國人又回來了。
然后成為自治邦。
然后——
順著正常的思維發展,新加坡接下來的方向必然是獨立。但事實恰恰相反,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再次并入馬來西亞。此次合并異常短暫,僅僅2年不到的時間。
在馬來穆斯林的風俗中,如果丈夫對妻子說三次“塔克拉”,就代表徹底休妻,從此再無復婚可能。新加坡的獨立之路看上去多少帶有同樣的色彩——在討論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時,馬來西亞國會上下兩院在同一天三讀法案,等于宣布“塔克拉”三次。
在李光耀的回憶錄里,他寫道:“一些國家原本就獨立,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卻是別人強加在它頭上的。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
很奇怪的理論是不是?那么多的地區拼死拼活地鬧獨立,新加坡卻寧愿成為人家的一個邦而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是李光耀同志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新加坡不過一城一池,包括水在內的幾乎所有資源都依賴鄰邦;雖然國家小得可憐,卻擁有來自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印尼等其他國家地區使用多種語言的外來移民;新加坡居民以華人為主,周邊卻有1億多馬來穆斯林------
《紅樓夢》里王熙鳳說大有大的難處,但是好歹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一城建國的新加坡,退潮時,國土面積只有647平方公里,沒有腹地可言,連飲用水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柔佛州,雖然簽了幾十年的供水合同,但人家一不高興就拿水來說事就來點小威脅,搞得人要多不爽有多不爽。
人在高壓之下必有勇夫之為,一個國家亦如此,當發現靠山山倒靠人人倒之后,新加坡的崛起幾乎成為一種必然。
因為別無選擇。
雖是一城,卻有國之風范;雖是小國,但是,漫步在新加坡街頭,從金融區到濱海區,從牛車水到小印度,從紅燈區到圣淘沙,她的包容有著讓人感動的力量。
感動之旅從上午10點開始。
我們從老郝家出發,然后步行去地鐵站。
沿途有四大發現。
發現一:自行車列隊,不知道這算不算違章停車?如果被拖,考慮到成本原因估計車主也不會去認領了吧?都說新加坡路不拾遺,但是,顯然,這些粗重的大鏈子更能給人帶來安全感。
發現二:高空晾衣。很多新加坡人家都會自備數根木棍,然后挑衣伸出窗外晾曬,從下往上看,五顏六色層層疊疊如招展之旗幟,蔚為壯觀。在國內城市此種情形實屬罕見,都已經“被有礙觀瞻”和諧掉了。
發現三:地鐵站附近都會有類似的美食小廣場,此處以中餐為主。
發現四:很多地鐵站都有停車場,基本上都是7層立體式。
吃過早飯,又買了兩杯豆漿,喝完后刷卡進地鐵站。
新加坡地鐵上的座位有兩種顏色,墨綠色的是給“有需要乘客”預備的,淺綠色的是給普通人預備的。Mr.Good說在淺綠色位上你可以不讓座,但是如果你坐的是墨綠色的座位那么就需要隨時給有需要人士讓了,不然會遭人譴責。
村婦完全暈方向,看見一車即將出站,立馬拉著皇帝沖進車廂,結果發現——坐反了。坐反的結果是我們看到了傳說中的南洋大學!可謂意外的收獲。
搭乘MRT EW線在Raffles站下車,穿過Raffles酒店,然后開始城市觀光。
Your Singapour!喜歡這個口號,充分表明了這是一座開放的城市。
魚尾獅(the Merlion)。其實魚尾獅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們是幸福的一家四口,爸爸在圣淘沙,名氣最大的是位于金融區的媽媽,媽媽背后是小獅寶寶,還有個大寶寶在新加坡的某座山上。
新加坡人口太少,所以政府號召要“好好做人”,一家四口魚尾獅便是此背景的產物。
這就是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征——魚尾獅媽媽,她身高8米,體重40噸,由雕刻家林南先生(也有翻譯成林浪新的)和他的兩個孩子共同完成于1972年5月。
濱海藝術中心(The Esplanade),與魚尾獅隔河相望,是新加坡第二代地標建筑,宛若從中劈開的大榴蓮,故得名——還是大榴蓮。
過地下通道時看到幾個男孩子正在練街舞,村婦說,能否擺個姿勢讓我拍個照?一個男孩子欣然應允。
與他們的青春活力相對的是露宿地鐵站的——嗯,男人。
穿過地下通道,即是新達城Suntec,這是一座非常龐大的購物中心,按照路牌指示,可以很輕易地找到財富噴泉。財富噴泉由四根高達13.8米的青銅巨柱共同頂起一個青銅圓環,直徑達21米,整個噴泉占地1683.07米。其設計取意于佛教和印度教的曼荼羅思想,以巨環的壇場象征完整與圓滿,乃無盡的力量源泉。根據風水之說,新達城處利于聚財,噴泉周圍地面有12生肖圖案,據說繞著噴泉走三圈會帶來財氣。財富噴泉周圍有五棟建筑物,上面分別用英文標出1-5的數字,代表人手的五個手指,位置也是按照手掌型布置,寓意為將財富盡握在掌心的意思。
1998年,財富之泉作為最大的噴泉被收錄至吉尼斯世界大全。
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位于新達城的斜對面。
經過位于市中心的Esplanade Park,很多孩子們在這里打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