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個懵懂的孩子到成功從新加坡留學歸來的你,是不是經常拿起新加坡留學圖片回憶自己曾經在新加坡留學的日子?是不是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一切都像昨天發生的似的,然而仿佛已過了許久,只能由新加坡圖片帶著自己回味。
下面是一位留學生拿著新加坡留學圖片向我們回憶起了自己留學的往事:
留學新加坡充滿了挑戰在這一段時間當中,我經歷了不少,感覺也成長了很多。我對在新加坡的學習以及生活都十分滿意,充滿了挑戰。
初三畢業的時候,班主任按照中考成績推薦我考新加坡。新加坡學校的條件十分的誘人:學費住宿費全免,同時每年還有2200新幣的零用錢。許多去英國美國留學的同學,因為負擔著龐大的留學費用,心理壓力無比沉重。相比之下,我感覺自己輕松許多。
東方教育以及西方教育有很大不同。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與英國劍橋大學的-level接軌,學位證書得到整個西方社會承認。教育體現人性化,自由度十分高。讓學生自己發揮的空間很大。年終的學習成績不僅參考期末成績,平時的成績更為重要。平常的每一次作業,每一次小測驗,都會記入年終的總成績。除了普通的課程以外,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課程,如哲學課和思想以及領導才能教育。思想以及領導才能教育是一門社會實踐課,以班級為單位,做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
還有一項十分有意義的教育項目——專題研究。專題研究是一個全年性質的教育項目,學生組成四人為一組的研究小組,自己選擇所要研究的題目。可以研究一種文化,可以是做一個小發明,甚至可以自己譜寫一段歌劇。由學校委派指導員,指導員一般都是來自學校的老師,有的研究小組還可以得到向新加坡國立大學或者南洋理工大學資深教授的指導。整個研究的過程十分的專業,學生必須上網收集資料,查詢典籍,有必要作問卷調查,并采訪學者、公司董事、行政官員等。當整個研究結束以后,便是年終的匯報總結,少數優秀的組將在全年級面前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并有請來的評判評出金銀銅優秀四個獎項。許多研究的成果還超出學校的范圍而走向市場。
新加坡學校的課外活動團體有著極其嚴格的評分標準,并作為往后升學的重要考核之一。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至少參加一項課外活動團體,可以是籃球、足球、橄欖球、管樂隊、弦樂隊等等。每周有固定的訓練時間,從校外請來專業的教練進行指導,有全國性的比賽以及表演等。我曾經隨學校的弦樂隊進行過表演,為了一場表演,常常要花很多時間排練,最后在臺上一舉成功,贏取掌聲時的心情讓人永世難忘。培養一技之長,有時比學習本身更為重要。
盡管學段內學生十分忙碌,但是兩個長假時學校則極少布置作業,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的休養生息,放松頭腦,安排自己的時間。
生活上,因為獨自在外求學沒有父母的幫忙,經常要自己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有一次,存錢時因為機器出現故障而有1300元新幣被扣,必須自己打電話到銀行進行交涉。
新加坡的生活充滿關愛。我們的監護人藍南順主任以及副校長對我們非常好。我們幾十個來自中國的學生,每個人生日的時候都會收到主任為我們買的蛋糕。逢年過節的時候,藍南順主任會安排我們到新加坡本地人家中過節,讓我們有家的感覺。而副校長也經常和我們一起踢足球,關系十分融洽。新加坡本地同學對我們也十分友善,經常邀請我們到他們家去玩。
我就讀的萊佛士書院以培養領導人為宗旨,如今已經培養了三位總統、兩位總理,在歐美的名牌大學當中也極負盛名。英語是這邊的主要工作語言,也是這邊的教學語言,在這里學習英語為我們往后走向西方搭上了一座橋梁。同時,作為一個華人占大多數的國家,這里體現著濃厚的儒家氛圍以及中華文化底蘊,感覺非常熟悉,也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適應環境。
如果要選擇來新加坡,就準備好接受挑戰。我們在這里的成績以及各方面表現都將被新加坡教育部記錄,若結果強差人意的話有可能會被送回中國。
來到這里,周圍很多來自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華人獎學金得主,你將會發現自己正生活在一群秀的華人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