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由于國土面積較小,資源匱乏,因而非常重視人力資源的培養。所以該國一直致力于新加坡幼教的發展,隨著與國際交流的加強,新加坡幼教正逐步與國際幼教接軌,正從以往的注重知識的傳授和學業成績,轉而關注兒童身心發展的獨特性。
新加坡幼教的基本理念是希望幼兒能擁有以下的品質:能辨別是非對錯;愿意與他人分享;能與他人溝通;具有好奇心及勇于探索的精神;掌握聽說的技能技巧;能與他人和睦共處;擁有健康的生活以及養成良好的習慣;愛家人、朋友、師長和幼兒園;具有優良的道德品質;掌握獨立生活的能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新加坡的教育在尋求發展個人潛力的同時,十分強調基本的社會行為準則、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
依據教育部的規定,幼兒園每日課程活動包括語言、數概念、自然科學的概念、社會性交往、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理能力、音樂律動以及戶外活動等。內容主要包括英文、華文、馬來文、數學、科學、音樂律動、美勞、游戲、戶外活動、室內活動、電視觀賞、故事分享、道德教育以及電腦。由于教育部規定幼兒園必須以英文和第二語文(母語—華語、馬來語、淡米爾語)為媒介語,所以,雙語教學成了新加坡幼兒園“自然”的特點。
2003年1月21日,新加坡教育部首次針對學前教育發出課程六大指導綱領,即:強調兒童身心的全面發展,強調兒童綜合學習,積極學習,互動學習,從游戲中學習的能力,注重教師與家長在孩子學習中扮演的角色。
在新加坡幼教教師的培訓上,該國也和其他許多國家不同。新加坡沒有專門培養幼兒教師的師范學校,教師培養工作由培訓完成。被幼兒園招聘的人員工作一段時間后,各園依據自身情況選派人員出去培訓。培訓大致分為初級、中級、大專、學位教育(本科)幾個等級。培訓費用可以自理,也可以和幼兒園簽約由幼兒園交付。培訓中,琴棋書畫涉獵較少。因此,新加坡學前兒童的音樂、美術等教育,大多靠家長送孩子到社會上開辦的各類學習班去學習。幼兒園間師資水平差異很大,教師的流動性也很大。工作幾年又經過培訓的教師,一般會考慮到更好一些的幼兒園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