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新加坡穩定的社會秩序和完善的社會保障彰顯了其獨具特色的魅力。在新加坡的教育水平下,構建文明的道德準則也是十分重要的。新加坡醫藥理事會正在檢討醫生的道德準則框架,范圍包括如何確保醫療收費合理,理事會近期將把草擬中的道德準則發布給所有注冊醫生,邀請醫生提意見。
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衛生部政務部長藍彬明醫生昨早受邀出席第10屆亞太母胎醫學大會(Asia Pacific Congress in Maternal Fetal Medicine)時,透露檢討工作的進展。這也是藍彬明出任政務部長以來,次代表衛生部出席活動。
私人醫院被指收費過高是近期引起不少人關注的課題。藍彬明指出,高漲的醫療費用一向是民眾所關注的問題。幾名醫療工作者與病人投函報章言論版的文章也引起社會對一些醫生如何行醫與收費的關注。
新加坡醫藥理事會現有的道德準則規定醫生不能被個人與金錢利益影響決定,以致無法客觀地為療程做客觀判斷。醫生不能收取不必要的費用,配給不必要的藥物或通過轉介病人獲取傭金。
醫生須以病人利益為先
他向在場的500多名醫療工作者說:“近期的公眾反饋提醒我們,身為受敬重的專業人士,醫生必須遵守標準的職業操守,時時以病人的利益為先……我相信絕大多數的醫生謹慎地遵守道德準則。醫理會成立的檢討委員會提出如何制定合理、符合道德考量的收費課題。這個范圍將是草擬中的道德準則框架的其中一部分,草擬準則近期會發布給所有醫生,讓他們提出意見。”
衛生部也在探討如何有效地為病人與醫療界提供更多實用的信息,協助國人做明智的決定。當局日前宣布將從下月起,在衛生部網站公布公共醫院的“總手術費用”,手術費用包括醫生、麻醉師與設施的費用,手術費是整筆住院費的一部分。不過,手術費不會細分為醫生、麻醉師與設施費用。
衛生部發言人受詢時也告訴本報,衛生部會與私人醫院合作,確保私人醫院“總手術費用”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并會在準備就緒后,公開這些數據。
藍彬明昨天解釋,公共醫院的醫生大多是向醫院領取薪水,總手術費用與醫生薪水沒有直接關系,因此費用不會細分成各項目,包括私人醫院所稱的“醫生費”。盡管如此,所公開的公共醫院非津貼病人與津貼病人的收費信息可作為實用的參考指標,適用于公共與私人醫療服務者參考。
衛生部在公布手術費用前,自2003年起已在網站公布80種常見病況的住院費用,信息包括公共醫院與私人醫院的收費情況。下月公開的手術費用只針對公共醫院。
繼伊麗莎白醫療中心腦神經專科鄧國富醫生本月中投函反映私人醫療機構的收費過去幾年激增后,陸續也有幾名醫生在報章發表意見,建議醫理會恢復在2007年起廢除的收費指導原則。前天,有公眾也在報章透露,母親因肺部感染入住私人醫院15天,出院時的賬單總收費超過3萬元。他希望衛生部能提高醫院收費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