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擁有獨特多種族和諧相處和多元宗教溝通發展的社會,新加坡1965年獨立時因為馬來族建國一代選擇留下,才造就今日的新加坡社會文化。李顯龍總理在國慶群眾大會上特別感謝馬來族建國一代,尤其是我國首位總統尤索夫伊薩,并宣布東南亞研究所和兀蘭一所新回教堂將以他命名。
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李總理以馬來語演講時說,感謝馬來族建國一代對新加坡有信心,和其他社群攜手把我國導向發展的正軌。他認為,任總統尤索夫伊薩(Yusof Ishak)是馬來族建國一代中其中一位杰出人士。
李總理小時候就認識尤索夫總統,覺得他是既溫暖又親切的長輩。雖然他是回教徒,但他同非回教徒也保持友好關系。他非常支持多元種族政策,同時提倡社會現代化政策,讓馬來和回教族群能與其他社群共同進步。
為了肯定尤索夫總統的貢獻和讓后人珍視他秉持的理念,李總理宣布從三方面向他致敬。
政府幾年前公布興建新的回教堂,李總理透露當局征詢回教宗教司和尤索夫總統家人等的意見后,決定把將建于兀蘭的回教堂命名為“尤索夫伊薩回教堂”。
李總理也說,尤索夫總統致力于通過推廣教育讓社會取得進步,也協助促進新加坡和鄰國的關系。因此東南亞研究所將易名為“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The Yusof Ishak Institute)。
此外,新加坡國立大學將設立“新加坡國立大學—尤索夫伊薩社會科學教授基金”(Yusof Ishak Professorship in Social Sciences)。主管回教事務的通訊及新聞部長雅國博士將委任一個委員會負責基金的籌款活動。
這個基金有助國大人文與社會科學系吸引和委任在多元種族和文化研究方面獲得國際認可的學者,領導相關研究。
尤索夫總統1910年在馬來亞霹靂州出生,少年時期跟隨父親到新加坡,畢業后投身報界,創辦了《馬來前鋒報》成為新馬知名報人。他在新加坡1959年自治后出任自治邦元首,1965年成為首任總統直至1970年,同年心臟病瘁發逝世,享年61歲。
李總理演講時肯定馬來和回教社群過去半個世紀的表現。他指出,馬來家庭年收入穩健增長,更多人完成中學教育后繼續升學,現也有更多馬來族PMET(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例如,今年就有35名畢業自本地大學的馬來或回教學生考取一等榮譽學位。
雅國昨晚受訪時說:“新加坡珍惜尤索夫總統的貢獻,他經歷新馬合并、國家獨立和種族暴動,不僅團結了馬來社群,也團結了所有新加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