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學生到去新加坡攻讀法律專業,以致本地出現律師過剩問題,今年應屆畢業生當中,預料有約四分之一將無法獲得培訓合約。雖然如此,外交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說,法律系學生無需過于悲觀,而應更務實看待就業市場,包括考慮在其他行業發揮技能。同時,當局也正探討如何擴大法律服務業市場,以及協助更多學生獲得培訓合約。
尚穆根昨天在新加坡管理大學舉行的刑事司法對話會上,與約70名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大法律系學生分享上述觀點。這項對話會由國大刑事司法學會及新大刑事法律學生會聯辦,今年已邁入第三年。
尚穆根說,截至去年3月,本地共有近4500名執業律師,較2009年的近3600人相比,增加約25%。
他指出,本地法律系畢業生過去幾年雖然一直維持在不超過400人的水平,但留學生卻持續增加,去年就有約1500名本地學生在英國和澳大利亞修讀法律,占了本地總律師人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前往英國攻讀法律的本地留學生,更從2010年的510人,倍增到去年的1142人。
尚穆根說,2009年至2013年間,超過90%的本地大學畢業生和約70%的留學生取得了培訓合約(training contract),但當局估計,今年將有642名畢業生競爭約490份培訓合約。這意味著四分之一畢業生預料將無法獲得合約。
受訪律師告訴本報,他們留意到本地的律師市場過去幾年似乎開始出現飽和現象。
福鼎律師事務所的陳俊良律師說:“過去,很多法律系大學生念大三時就會開始申請、畢業前就能獲得培訓合約。不過近兩年,不少人畢業后都還未得到律師事務所的回復。”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則說,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法律系學生或許得降低對起薪的要求,并接受到知名度較低的律師事務所工作。
尚穆根昨天提醒在場學生,他們必須清楚了解并務實地看待就業市場,學生可考慮將技能應用在其他領域,包括學術、商業、金融業、公共服務、藝術業界等,甚至是政界。
同時,尚穆根承諾,當局將檢討現有條例,探討如何讓更多學生獲得培訓合約。
此外,政府將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去擴大法律市場。他說,我國在仲裁方面所做的努力相當成功,五年內已成為亞洲首要仲裁地點,而明年啟用的國際商業法庭,預料也將為訴訟和法庭業界帶來新商機。
新躍大學法學院規模不大,另一方面,本地律師出現過剩但政府仍允許設立第三所法學院,尚穆根解釋,最快在明年成立的新躍大學(UniSIM)法學院規模不大,只有約70到80名學生,而且主要讓中途轉業者加入律師行業,他們當中只有少數會選擇當執業律師。
此外,我國在刑事與家事法一向面對律師短缺問題,新法學院希望能集中培訓對社區法有興趣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