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許多選擇去新加坡留學的學生來說,新加坡優越的教學環境和豐富的教學理念讓越來越多的留學生的為之推崇。俗話說要把事情做好,一心不可二用,不過,本地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卻顯示,一心二用可以記得更好,“一心三用”才會影響記性。
科學家從細胞神經學的角度分析大腦如何處理和儲存接受到的信號,以此測試大腦是否能同時間記住多項事物。
新加坡留學網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生理(Physiology)部門助理教授薩吉古瑪(Sajikumar)把白老鼠大腦中負責學習和記憶的海馬體(hippocampus)切成薄片,注入電流模擬大腦組織最小單位——神經元(neuron)接收新信號時的情景,電流越強記憶就越深刻。
同白老鼠一樣,人類的海馬體內也充滿著神經元,每個神經元通過制造約1萬個分支出來的突觸(synapse)與另一個神經元進行化學物質和電流的交換,從而構成記憶。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記憶存在海馬體中,在短時間內不斷重復的話,信號也會不斷傳遞,最終被傳入大腦皮層成為長期記憶。
薩吉古瑪的實驗是在其中一個神經元中注入強電流,然后在60分鐘內再注入弱電流。結果顯示,強電流可維持長時程增強(long-term potentiation)長達12小時,這通常意味著該記憶可成為長期記憶。但如果在60分鐘內再注入第三次電流,三段電流都很快衰退,無法在海馬體中持續傳遞信號,也就是無法形 成長期記憶。
實驗也發現,如果在60分鐘過后才注入第三次電流,前兩段電流的長時程增強的時間不受影響,意味著大腦如果在一小時后再記第三件事,前兩件就不會被影響。薩吉古瑪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小時給了大腦足夠時間處理信息。
這是首次有科學家從細胞層面找出在多長時間內“一腦多用”對記憶有害。
薩吉古瑪說:“每個人都會進行不同程度的一腦多用,輕微的比如邊燙衣服邊打電話并沒有問題,但邊開車邊打電話就比較危險,因為兩者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尤其開車時大腦和肢體都得進入緊張狀態。”
對于喜歡同時間做很多事的年輕人來說,這項研究意味著一心二用,如邊聽音樂邊看書可以增強記憶,但其中一件事得比較不耗費腦力。對年長者來說,適當的用腦可以加強記憶。一般來說,足夠的休息也有助于記憶進行整理以便長期儲存。
他們的研究團隊接下來得進一步解釋為什么在沒有第三次電流介入的情況下,前兩次電流反而可以互相配合加強記憶,以及在這過程中是哪些記憶蛋白質在進行交換。
薩吉古瑪之前在德國就展開這一項研究,兩年前來新加坡后繼續做實驗,論文日前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每個人都會進行不同程度的一腦多用,輕微的比如邊燙衣服邊打電話并沒有問題,但邊開車邊打電話就比較危險,因為兩者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尤其開車時大腦和肢體都得進入緊張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