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不斷發展和進步的今天,人們越來越多重視對自身文化素質和文化涵養的提高。1000多名來自世界30個國家與地區、原籍廣東中山縣的“鄉親”,本周末將聚集本地參加“第十屆世界中山同鄉懇親大會”,祝賀我國第49屆國慶和新加坡中山會館成立177周年。
新加坡留學網了解,首次承辦世界懇親大會的中山會館,預計花費70萬元打造這個以“中山情、新夢想”為主題的活動,希望世界各地同鄉能對我國留下美好的印象。懇親大會于來臨星期六(9日)起,一連三天在圣淘沙名勝世界會議中心舉行。
本屆中山同鄉世懇會大會主席許國偉(56歲)受訪時透露,大會為國外來賓安排了半天游覽活動,重頭戲是參觀孫中山南洋紀念館,即晚晴園。
晚晴園與孫中山關系密切,孫中山又是中山縣(早期稱香山縣)人最引以為傲的歷史人物。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山同鄉認識孫中山與新加坡那段特殊歷史,不僅別具意義,更能為這次懇親大會增加深度與內涵。
中山會館顧問許社佳(85歲)說,晚晴園已安排了50名義工和講解員,到時會好好地向與會者介紹這段精彩歷史。
中山會館會長蔡明俊(58歲)則表示,將盡量在兩天半的世懇會期間,向國外來賓展現新加坡的文化特色,例如在其中一天午餐會上,安排來賓品嘗海南雞飯、沙爹、米暹、叻沙等地道新加坡美食。
著名中醫教授談養生
公眾可索票免費參加
除了提供平臺讓各地同鄉聯絡情誼,讓來賓體驗新加坡文化,這次世懇會的另一個重點是邀請兩名上過央視《百家講壇》節目的中國中醫教授前來談傳統文化與養生。
許國偉也透露,籌委會通過中山市僑辦向中國國務院僑務辦事處申請,安排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和首席專家張大寧教授,以及中西醫結合腦科醫學專家張大千教授前來發表演講。
他說,兩位專家將在8月10日下午2時的論壇上,與世界各地的與會者交流養生常識。張大寧教授主講“談談中醫養生”,而張大千教授則談“中華文化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醫學”。
許國偉指出,論壇將開放給有興趣的民眾參加,有興趣者可向中山會館索取免費入門票,詢問電話是62230600。
為了辦好這次世界懇親大會,中山會館可說是費盡心思,想出各種新穎有趣的點子,例如在大會前舉辦“中山情、新夢想”征文比賽,向全世界的中山鄉親征稿,再由專家評審團選出六篇優秀文章,登載在紀念刊內。
大會秘書長劉仲淦(50歲)說,大會將撥出1萬元人民幣(約2000新元)作為獎金,而比賽至今已收到35篇文章。
紀念特刊嵌新加坡硬幣
為了確保與會者珍藏和保存紀念特刊,大會還使出很特別的一招,在紀念刊內嵌入面值5分至1元的五枚新加坡硬幣。大會相信,有了這些具紀念價值的錢幣,拿到紀念特刊者,不至于看后隨手丟棄。
中山會館副會長盧桂英說,世界中山同鄉懇親大會1996年創立時,主辦單位打造了一座“雙龍杯”,由每一屆主辦者交給下一屆主辦方。他們這次特地鑄造一些小型“雙龍杯”,分送給前后參加過10屆大會的與會者。
擁有200名會員的中山會館,這次辦世懇會能想出上述許多新點子,其中一個原因是會館有一支朝氣蓬勃的青年團。劉仲淦說,青年團有60名成員,其中一半不到25歲。青年團和婦女團負責組織和策劃會館的各種活動,從春節慶典到會慶都由他們包辦,“會館還鼓勵一些活躍團員,偶爾在恭錫路會館住宿過夜,在玩樂的同時,想點子促進會務”。
當然,會館為青年團設立青年基金,為他們提供活動經費,是吸引年輕人參與的關鍵因素之一。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中山人估計有80萬名,而新加坡的中山人估計約有6000名。這次參加懇親大會的中山同鄉,有者來自遙遠的中南美洲,如秘魯、巴拿馬、千里達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