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全新的育人理念、璀璨的文化遺產讓不少人對這個年輕的國家充滿了好奇。傳統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氛圍也讓留學生們所贊嘆。一批中二學生花了數個月鉆研中醫藥學問,并成為新加坡文化遺產節的小導游。上周六,他們帶領本地游客走訪中藥鋪,用華語將中藥知識和藥鋪歷史娓娓道來。
新加坡留學網訊:這12名來自加東修道院女校的學生,之前參與了以中醫藥為主題的“母語雙周”計劃,向新加坡中藥公會的專家學習基本中醫理論,并到中藥鋪汲取實踐經驗,學會辨識藥材、推拿、按穴、制藥過程等。
他們為游客做導覽時,也向他們介紹兩家已創立40年、世代相傳的藥鋪歷史,即永和興參茸藥行和仁安堂參茸行,一探先輩創業的秘辛。巧的是,其中一名擔任講解員的學生劉文瑄其實是仁安堂參茸行的第四代后人。
她在導覽的過程說起曾祖父南來苦學中藥的經歷,以及祖父攻讀中醫、創辦藥鋪以了父親心愿的歷史,引人入勝。
同學阮儀琳則說:“前輩的創業和守業精神令我感動,例如大學畢業的老板為了傳承父親藥鋪而放棄銀行職業,再花6年修讀中醫執照。”
82歲的謝榮明攜孫子參與這趟中藥學習之旅。他說:“雖然中藥吃了不少,但這次也學到不少新知識,例如高麗參要密封才不會失去藥效,密封越久就越珍貴!
另一名參團的公眾程惜華(54歲)感慨中醫藥已成為夕陽產業。“年輕人急功近利,而中醫的功夫是需長期磨練的。中藥鋪已經少見,最后必然消失!
加東修道院女校母語部主任何書秀老師指出,讓學生探討中醫藥是因為這是學生較容易在生活中接觸的文化遺產,學生會感興趣,也能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