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新加坡憑借完善教育體系、豐富專業課程和優越文化環境贏得了留學生的廣泛認可和青睞。同時,新加坡也是十分注重學生的戶外活動和文化活動。享有特色文化活動贏得了學生的廣泛稱贊和歡迎。
位于武吉班讓市鎮中心的大型池塘即將翻新,周圍將增建木板走道、瞭望塔和多功能表演舞臺,武吉班讓居民在兩年后,將能擁有更舒適宜人的戶外活動環境。
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這是公用事業局“活躍、優美、清潔”水源計劃(簡稱ABC Waters)最新開展的一個水道美化項目。環境及水源部長維文醫生昨早為翻新工程主持動土儀式。
這個名為“盤沙池”(Pang Sua Pond)的大池塘建于1992年,面積約有3公頃,設在信加—凱秀(Senja-Cashew)民眾俱樂部旁。
維文在儀式后受訪時說:“盤沙池長久以來是武吉班讓居民舉辦社區活動和聯絡感情的熱門地點,我們很高興公用局決定在這里開展水道美化項目,這個池塘不僅將改頭換面,水質也會有所改善!
他指出,全島各地的每個池塘和每條水道,都有潛力成為社區中具有特色的地方,有關當局將與社區居民合作,設計出更多適合家庭使用的鄰里設施。
公用局將在盤沙池上增設一條長約450公尺的木板走道,連接附近的武吉班讓鄰里公園,同時建造一個多功能表演舞臺,把活動場地移往池塘中央。居民也可在池塘邊的兩個嶄新瞭望塔上登高望遠,欣賞池塘水景。
事實上,盤沙池是個雨水收集池,專門收集武吉班讓市鎮的雨水,引入實里達上段蓄水池。本地共有16個雨水收集池。
進行水道濕地試驗
在美化水道的同時,公用局將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與荷蘭三角洲研究院(Deltares)進行水道濕地試驗計劃,栽種如香蘭葉等水生植物,凈化流入盤沙池的旱季水流。所謂的旱季水流是指在不下雨時,從排水孔流入溝渠的水。
公用局可持續發展署首席署長陳元森解釋道:“雨水流入地底摻和泥土養分,在雨停后重新流入溝渠和池塘,我們嘗試在水進入池塘前先凈化它,利用植物吸收水中含有的磷和氮等成分,改善水質。如果試驗成功,我們將會在其他水道展開相同計劃。”
據了解,盤沙池水道美化項目耗資約680萬元,整個翻新工程將于2016年第二季度完工。
公用局自2006年展開“活躍、優美、清潔”水源計劃以來,選定了超過100個可被美化的河道地點。該局至今已完成23個水道美化工程,目前有八個工程正在進行中,另有15個新項目將在未來五年內陸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