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學網最新消息:近日,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和新加坡理工學院聯合撥款280萬元推出機器人設計計劃,希望透過趣味游戲,讓學生從小掌握計算思維及基本的電腦編碼,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的科技專才,為新加坡成為“智慧國”的愿景鋪路。
新加坡一萬名中小學生接下來三年可參加“機器人設計計劃”,通過學習坊和競賽等活動學習編寫機器人的電腦程序。
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和新加坡理工學院聯合撥款280萬元推出機器人設計計劃(Robotics & Maker Academy,簡稱RMA),希望透過趣味游戲,讓學生從小掌握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及基本的電腦編碼,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的科技專才,為新加坡成為“智慧國”的愿景鋪路。
計算思維指的是利用電腦科學的基礎概念,并通過有系統的分析,為復雜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案。學習編寫電腦程序是建立計算思維的基礎。
教育部長王瑞杰昨天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大學城舉行的“全國工程師日”和“新加坡迷你制匯節”(Singapore Mini Maker Faire)開幕儀式上宣布上述消息。
學習計劃將利用新加坡工院在機器人科技教育領域的專長,培養中小學生對數理、科技及工程學的興趣。計劃今年第四季正式展開,參與的學生來自30所中小學。
新加坡工院先進機器人與智能控制中心講師黃睦焮博士(33歲)是推行機器人設計計劃小組成員之一。黃睦焮說,計劃將采用新加坡工院開發,結合軟件和硬體設備的“真實與虛擬空間機器人”(Co-space Robot)學習平臺。學生將能在模擬環境中“創造”自己的機器人,并有機會把相關程序下載至實體機器人,體驗虛擬和真實世界的互動,更深刻地掌握編碼技術的應用。
優秀學生可參加國際賽
黃睦焮說:“模擬環境設計成類似電腦游戲,學生讓虛擬機器人完成任務,如探尋寶藏的過程中,可加強編碼技術的掌握。我們每年將舉辦校際及全國機器人設計比賽,表現優秀的學生還可參加國際賽。”
此外,新加坡工院也為教師舉辦機器人科技教育學習坊,同時開發一系列教學配套,讓教師免費下載。工院不同科系的學生也將參與學習坊,并協助提升相關學習平臺的科技。
新加坡工院在5月根據Co-space Robot學習平臺,舉辦一天的學習坊,邀請約100所中小學400多名學生參與,并讓學生同天進行“真實與虛擬空間機器人挑戰賽”。
淡馬錫小學學生編寫的機器人程序奪得小學組冠軍。小五生梅塔(11歲)說:“過去,編寫機器人電腦程序很耗時,得來回利用電腦編碼和在實體空間測試,使用Co-space Robot,編碼和測試在同一個平臺,學習起來更容易。”
培華中學學生分別奪下中學組冠季軍。獲得季軍的中三生王政程(15歲)說:“我之前已掌握基本的編碼知識,但參與活動及比賽讓我有機會磨練,更上一層樓。”
王瑞杰昨天也頒發新加坡工程師學會卓越工程成就獎給本地十項杰出工程項目的幕后功臣,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囊括五個獎項。另一方面,為青年頒發的新加坡工程師學會設計獎,首三獎分別由淡馬錫工院、義安工院和南洋工院的學生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