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舉世聞名的亞洲教育強國,擁有著卓越的教學體系。在中國每年申請入讀新加坡的留學生都非常多。這里新加坡留學網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下新加坡課程體系的綜合特點:
1.著眼學生各方面素質全面發展
新加坡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是一個重能力、實績的社會,但同樣十分重視實施素質教育,而且以強有力的措施推進素質教育,因為在當代社會,誠信、合作、挑戰困難的勇氣等也是不可缺少的競爭力。新加坡中小學的課程著眼提高學生德、智、體、群、美等各方面基本素質,既有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基礎性課程,著力培養學生能力的技能培養課程,又有致力于培養學生公民意識和良好個性品格的生活技能培養課程,在各個學段,通過正規課程和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社會活動,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誠實、樂群、毅力、正直、勇敢、認識自我、節儉敬業、承擔等品德素養。體現素質教育要求的各類課程,納入考核評估機制,作為學生選校升學的重要依據。同時,通過對學校進行學術成績、學術增值、體能藝術、教學實效、學生綜合素質等全方位的考核評估,來激勵學校認真落實各類課程。
2.基于分流制度的分層課程要求
新加坡是將“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結合得較好的國家。其成功之處在于,設置不同層級要求的課程,根據考試成績和學業水平對學生進行合理分流,切實做到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和能力接受適合自身發展的教育,從而既重點培養精英人才,又保證廣大青少年普遍完成10年基礎教育和一定的職業技能教育,并進而選擇適合自身潛能的專業技能教育。各個層級的課程既體現了學生發展的全面性,又在許多基礎課程上有明確的能級差異,又設置一些供學生選修的課程,并允許學生根據學習情況適時調換課程,從而體現了學生對教育的選擇性、自主性和適應性,較好地做到了既“統”又“分”、“活”而不“死”。
3.突出培養綜合素質的實踐課程
實踐性課程在新加坡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份量,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自主活動、實踐操作、團隊合作、研究創新的能力,對學生終身學習、自主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是在中小學都開設勞技課、家政課、工藝課、設計課,以培養學生日常生活所需的勞技與家政等素養,以及勤勞、合作、愛群和服務的積極態度。
二是開展課程輔助活動(CCA),增進學生在社會中生活調適、價值判斷、問題解決和創造思考的基本能力,學生認同國家灌輸的價值觀,提升對社會的融合性。教育部活動計劃司專門設有課外活動署,主管課程輔助活動,并有一整套完善的操作系統及評價體系,由學校來具體組織和落實。2006年,教育部提供了四大類別64項活動供學生選擇,體育和游戲33項、穿制服的團體活動12項、藝術表演7項、社團活動12項。中小學都只上半天文化課,下午是各種各樣的課程輔助活動時間,所有學生必須參加四大組別中的一項活動。
三是開展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從小養成服務意識。1990年,新加坡國家社會發展部與教育部、政務部制訂和推行了一項包括“好朋友”計劃、關懷與分享計劃、到福利收容所和兒童組織服務計劃、清潔環境計劃等六個方面的學生社區服務計劃,并使參與社區服務的學生能獲得額外的課外活動分或微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