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加坡是個雙語環境優越、文化教育完善的的留學熱國。如果任由人們以眼中的經濟價值去決定不同語文的發展,政府當初沒有推行雙語政策、推廣華語或推出雙語同為語文的特選學校,今天的新加坡或許是個只普遍使用英語的單語社會。
新加坡留學網訊:有關本地華文華語水平低落、發展前景堪憂的評語時有所聞,李顯龍總理昨晚出席中正中學創校75周年晚宴時,對華文華語水平大不如前的反饋做出回應。
他說:“我們要了解,要把現在的社會和語言環境跟50年代的環境相比,是不恰當的。我們必須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當初我們沒有推行雙語政策、推廣華語或辦特選學校,今天的新加坡可能已經是一個完全講英語的社會了。”
他接著說:“在一個以英語作為工作語言的環境里,能夠把國人的華語文水平維持在今天的程度,其實已經不容易了。”
盡管如此,總理表示政府仍將多管齊下,竭力協助國民達到個人能夠駕馭母語的水平。這不僅涵蓋對特選學校的支持,也包括為全國所有學校投下協助學生學好華文華語的資源。
總理列舉幾個數據,說明政府在推廣華文華語所作的努力取得成效。他說,有30%的華族學生在去年O水準考試中選擇高級華文,這是2000年有關比率的將近一倍。
此外,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舉行許多活動以鼓勵更多國人接觸華文華語,參加這些活動的師生和家長人數,在一年內可達到十萬名。
“這就是我們的大方針:確保所有新加坡人能扎根于母族文化,保持優良價值觀;不忘根本,不忘飲水思源,而這也是中正中學時時教導學生的重要價值觀。”
總理在約千名中正校友的熱烈掌聲中,回溯這所中學從1939年創校后的歷史,包括它在1946年首屆全國會考中,以優異成績在全國名列前茅,以及它在1979年政府設立特選中學時,獲選為其中一所特選中學。
“中正中學的歷史,在在反映了從過去到現在,政府一直致力為本地學生營造最有利于學習母語的環境。我們的目標是協助所有國人,根據他們各自的能力所及,學好母語。這也是我們設立特選中學的原因和動機。”
總理說,特選學校的悠久歷史和濃郁的華族文化氛圍,培養出新一代精通雙語和雙文化的學生。這些學生扎根于華族文化,也能夠完全融入我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社會。
不過他坦承,當年推出雙語皆為語文的特選中學時,政府也難確定計劃會取得成功。這不僅因為當時的語言環境不太利于雙語為語文的學習,也是因為許多家長認為作為主要工作語言的英語更具經濟價值,他們對學習英文英語的重視甚于華文華語。
此外,修讀新制定的雙語課程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家長和學生是否愿意上特選學校也是未知數。
總理說:“但是我們下了決心,政府投入了資源,老師付出了心血,學生付出了他們的努力。加上家長的支持,大家齊心協力,堅持把特選學校計劃給辦下去。所幸的是,所有特選學校,后來也全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可以說它們都及格了,學生也都維持了良好的華文華語水平。”
總理昨晚也宣布中正中學(總校)的行政樓——竹林樓,以及學校牌坊列為國家古跡。他也為中正中學校友林子平在校園里的畫廊主持開幕儀式,并在校園里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