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新加坡留學以教育完善、環境優越備受海外留學生的廣泛關注。為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新加坡學校歷史和文化,新加坡一些學校以豐富而創新的教育理念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文化知識。
彌陀學校校史館前天由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及內政部長張志賢主持開幕,校方接下來將推出年的校史課程,讓小一至小六學生更了解學校的歷史。
新加坡留學網訊:彌陀學校前天舉行建校60周年校慶,主題為“強化學校社群精神,革新學生學習模式”。該校于1954年由廣洽法師創辦,原本坐落在跑馬埔路龍山寺旁,2005年搬遷到榜鵝新鎮。校慶主賓張志賢也是白沙—榜鵝集選區議員。
校史館的外觀特地設計成與舊校舍外觀一樣,內容則有兩大部分,分別為彌陀學校創校人廣洽法師對佛教、教育及社會的貢獻以及學校建校60年的發展史。校史館也通過圖片和文物為學生、教職員和各合作伙伴介紹學校的歷史,提升他們對學校的歸屬感。
校長吳寶德在受訪時說:“校史非常重要,一所學校的精神所在就是它的歷史,借鑒歷史才能讓學校在未來走得更遠更穩。”
他也提到,學校目前正在策劃教材,接下來將推出六年的校史課程,“讓學生在讀完六年書后能對校史有更深刻的印象。”
吳寶德指出,校史館的設計是以學生為出發點,通過科技及有趣的方式讓小學生更容易了解學校的歷史。
四年級學生王顯堯對新建的校史館感到十分開心,他在受訪時說:“雖然學校60年的歷史對我來說有些復雜,但我認為這是難得的機會,能讓我了解到廣洽法師的貢獻及自己學校的歷史。”
除了設立新校史館,彌陀學校也重新規劃圖書館,為學生創建更適合閱讀的環境。圖書館也通過更生動的方式,如演講與表演來加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進而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
彌陀學校前天也同時為廣洽法師的新銅像主持揭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