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獨具特色的雙語環境是吸引中國學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正因為這一原因,中國學生去新加坡留學,能更快的適應語言環境。如今新加坡的漢語熱潮依然沒有減退,新加坡教育部長王瑞杰表示,新加坡人掌握好雙語,培養的不僅是功能性的優勢,還有足以跨越文化差異的人文素養。
配合推廣華語理事會為講華語運動35周年慶出版紀念特刊《華語·新時代》,王瑞杰早前接受訪問時提出,雖然中國不少民眾想學好英語,不過當地大環境不利于達到這個目標。他說:“在中國這樣的大國,無論你到哪個城市,主要的語言還是華語,無論是在電視、報章或新媒體上。街頭巷尾,大家都講華語。很多大國學習另一種語言是非常辛苦的,日本和韓國便是例子。”
因此在王瑞杰認為,中國的精英如果擁有良好的語言基礎和學習的決心,不難學好外語,可是若要整個社會都能流利以雙語溝通就不同了。
王瑞杰說,新加坡人的優勢不只在于從小已有學習雙語的教育基礎,更關鍵的是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文化和語言的社會。社會的多元性能助新加坡人培養文化內涵,不僅能游走在雙語之間,也善于和世界各地的人打交道。
王瑞杰以本身從政前在貿工部和金融管理局任職的經歷指出,當時他有機會和不同國家的代表商討自由貿易協議或金融合作項目。他和同事的足跡遍及中國、印度、亞細安和中東等地,而身為一個小國的公務員,他們不但能與不同地區的同行和商家達至共識,還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我們能做到這點不只是因為我們能講雙語,而是因為我們對區域形勢和文化交流的敏感度都相對較深。許多人也相當信任新加坡,這便是我們的優勢。這個優勢源自我們本身開放的態度,而我們也有這個能力了解不同族群的文化特點,所以我們跟其他國家打交道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