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主要工作職能是收發作業的中國班干相比,新加坡學生的實際能力無疑要強上許多。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新加坡學生能力之所以比中國學生強很多,主要得益于新加坡學校的學生組織,給學生提供實際能力鍛煉的機會。
新加坡大大小小每個學校都有學生會,每年學生們競選上崗,然后組織學校大大小小的活動,譬如“校園開放日”、“新生接待日”“、國慶節慶祝”等等。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學校,無論優劣,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社團。這些社團存在的最初目的,是給學生發展課余的興趣愛好,提高自身修養,同時也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隨著社團活動的不斷正規化,社團的規模也不斷擴大。
學生們每年投票選出值得信賴的,來做社團的主席、隊長,以及執委會的各個委員。執委會的任務很多,要組織好成員參加每次社團活動(表演、訓練等等);要和負責老師、教練溝通交流,確定活動內容。
在學校的有些活動(“社團展覽”、“校園開放日”等)中,各個社團必須設立自己的攤位,精心計劃、布置有限的空間,以吸引最多的人群。
學校對社團活動的管理基本采取學生自主管理的模式,每個社團的負責老師只起監督作用。
活動計劃書的起草,具體的安排、組織等,都是由執委會成員完成的,然后交給老師、指導專家或教練批準、修改。
當然,學生年紀越小,老師的職責就越大,管理的范圍也就越廣。
不過到了初級學院,老師對社團的管理已經基本放手,完全由學生去發揮了;到大學階段,基本上全校的各種活動以及學生部門都是由學生來主導了。新加坡學生從小在這種體制下鍛煉,領導能力強也就不令人驚奇了。
經教外留學免中介費申請入讀新加坡東亞管理學院的周同學大一學期的課余生活就是在各個緊張忙碌的社團活動中度過的,其中很難忘的一段經歷就是參與組織“嘉年華”會的大型演出。
周同學感慨道,“從小到大,我都是舞臺下的看客,以為排演一臺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自己做起來,才明白其中的艱辛。一臺戲從無到有,不只需要演員的排練,還要協調道具、燈光、音響、宣傳等各個組,調動近一百人的積極性。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克服了許多譬如人員分工不均、人手不夠等問題,我們的領導能力都有很大的鍛煉,并由原來的戰戰兢兢變得敢于在眾多人面前自如地說話了,并且領略到和大家一同完成一項工作的喜悅,回想起來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項活動。”
除了在學生組織和社團里擔任領導職位外,新加坡學生在各種課外活動中也能充分鍛煉自己的領導能力。無論怎樣說,這些珍貴的鍛煉機會是國內學生所罕有的,也是新加坡留學生們最寶貴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