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體系中始終貫徹著對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為此新加坡校園以及社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合作機會。這里新加坡留學網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下,新加坡教育之團隊合作意識培養:
首先,在課業方面,新加坡學生從小就被注入了“合作學習比獨立學習更有效率”的思想。
在課堂上,老師常常會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以合作的形式來共同完成任務。而且這樣的上課方式并不只局限于語文、英文、歷史、社會科學等較具討論性質的科目,就連數學、科學這些偏向于獨立思考的科目,也常常盡可能地給予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利用這種方式來減少課堂的枯燥乏味。
這些被分開的小組可能要共同解答一道習題,也有可能分工完成一篇文章的寫作。雖然不同科目的老師所給的任務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即在學生學習各科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從不同的伙伴身上取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除了這種頻繁的課堂小組討論,新加坡教育部也在某些特定年級開設了一門新的科目——“專題作業”,來培養學生們“團隊合作”的觀念。
這個科目一般在中學二年級和初級學院(即中國的高中)一年級開設。學生同樣被分成幾個小組,但這種小組共同合作學習的時間將是一年,直到專題作業結束。
各個小組將圍繞一個共同的話題選擇各自想要研究的課題。在接下來的一年里,他們就得對自己所選擇課題,通過查找資料、采訪、調查等方式來檢驗自己所選擇課題的可行性、利與弊等方面。
其次,在新加坡,課外活動也是學校教育的另一大板塊。每個學生都必須參加一兩個課外活動小組。這其實與中國大學里的“社團活動”相同,只是,新加坡的孩子從小學就開始參與其中了。
比如,新加坡莎頓國際學院的聯課活動(CCA)是為促進學生的團隊建設、品格培養以及健康的身心生活方式而設立的。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該課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以羽毛球、籃球、足球、英式籃球等運動為主;另一部分是以、閱讀、傳媒、科學、Leo Club等形式的學生俱樂部活動為主。
第三,許多公司也給學生提供團隊合作的機會。
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也是新加坡教育部十分重視的一個環節,所以新加坡的校園里常常會有一些鼓勵學生的創業活動舉行。但是,學校通過這些創業活動想要培養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創業精神,還有他們的團結合作的觀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不單單是學校,連社會上的許多公司和組織都盡可能地提供學生更多的團隊合作的機會。
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花旗銀行就曾聯合新加坡青年組織舉辦過一項“慈善籌款”賽事。
在這項比賽中,每支參賽隊伍由四人組成,每支隊伍需要組織一項慈善籌款活動,活動創意以及籌款最多的隊伍將獲勝。而且,組辦單位將給予每支隊伍必要的協助以及1600元的基本活動經費。
雖說這是一個四人組織的活動,但實際上需要的人力卻多過兩三百人。這對學生們不能不是一種考驗:如何先管理好自己這個小團隊,然后進一步來組織好這兩三百人的大團隊?這樣一個盛大的活動需要非常具體、詳盡的計劃,也更需要隊員們的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