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近期將啟用一種肺癌新測試,新的肺癌測試技術能在更短的時間內辨識由基因突變所引發的末期肺癌患者,進而給予他們更具針對性的抗癌藥物。
新加坡留學網介紹,肺癌是本地主要癌癥殺手,將近九成病例屬于非小細胞(non-small cell)肺癌,當中又有一半患者是因一種名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簡稱EGFR)的蛋白質,產生基因突變而患癌。
據了解,這些患者大多是非吸煙女性,因為癥狀往往只是咳嗽,所以大部分患者在發現時已是第四期。
國大醫院病理科顧問醫生馮義欽日前在記者會上指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存在于人體細胞表面,它釋放信號讓細胞重生,其中一大作用是修復受損皮膚。然而,基因若產生變化,原本正常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將會發出錯誤信號,促使細胞失控不斷生長。
變異癌細胞對一般化療也有較強的抵抗力,因此不易治療。
國大醫院這個月開始采用的新測試技術,只需把患者的腫瘤樣本放入檢測儀,最快能在當天得出結果,確定癌細胞是否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變異有關。
新測試法比之前一直使用的排序測試法更為敏感,因此等候結果的時間也提前至一到兩天,而不是之前的三至五天,患者因此能更快接受治療。
馮義欽說:“一旦確認患者的癌細胞是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變異引起的,他們可以不必接受化療,只是服用針對這種變異蛋白質的抑制劑來對付癌細胞,避免傳統化療對整個身體系統的影響。”
含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類(TKI)藥物面世已有約10年,它們在消滅癌細胞方面的功效頗為顯著。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癥中心腫瘤血液科高級顧問醫生蘇礪杰指出,針對變異蛋白質的抑制劑可“關閉”失控細胞瘋狂生長的“開關”。
他說:“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服用這種針對性的抑制劑后,腫瘤可縮小六七成,末期癌癥惡化的時間也延遲了9至11個月。因此對末期肺癌患者來說,這種抑制劑的整體藥性比化療高出兩倍至三倍,有利于緩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