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新加坡和中國教育的競技性,最值得關注的是兩國學生在對待學科競賽態度上的不同。和中國一樣,新加坡的學生也有機會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科競賽 校內的、全國性的,乃至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但是他們并不像中國學生那樣對此趨之若鶩,也不會花很多時間準備。他們是因為興趣才參加競賽的,只是想測試一下自己的水平而已,得不得獎和升學沒有直接聯系。
新加坡可以讓學生參加的競賽太多了體育的、藝術的、文學的,等等,應有盡有。學生選擇的范圍很大,所以不會像國內的學生,只要有學科競賽就要盡全力參加,也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實力。除此之外,每年新加坡還會舉行“中學校際數學競賽”。
新加坡本地學生對競賽不積極,是因為他們十分清楚自己的特長。如果不是數學非常好,就沒有必要去試,而應該把機會讓給有能力的人。這樣自己也可以省出時間來練習擅長的項目,在其他比賽中爭取名次。
國內學生是為了前途而競賽,所以放棄了真正有興趣的東西,淹沒在無味的試題中;新加坡學生是為了興趣而競賽,他們的生活反而因此而更加豐富多彩。
由此可見,新加坡的教育重視各方面的特長,而不單單只是學習優秀的學生才被視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