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亞洲地區獨占鰲頭的教育強國。卓越的教育體系,充沛的教育資金,完善的教育基礎設施是新加坡穩居亞洲教育強國的有力保障。除此之外,新加坡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也與我國單向的灌輸教學形成鮮明對比。接下來,新加坡留學網就帶大家走進新加坡自由活潑的課堂:
新加坡學校的課堂上,老師通常采用講故事、討論、角色扮演、辯論和小組活動等方法,讓學生有機會主動參與富有心智刺激的團體活動,使學生覺得道德教學是富有挑戰和趣味的學習。
讓小編印象深刻的,是新加坡博偉國際教育學院的課堂上一次對于“朋友考試作弊該不該揭發”議題的討論了。
班上大部分同學都坦言自己不會揭發考試舞弊的朋友:有的害怕會因此遭到報復;有的感到,朋友幫助過自己,現在也要講“義氣”;有的則秉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原則;還有的認為,朋友之間應當保守秘密,否則就不是好朋友。
雖然這部分同學最終意見一致,理由卻不盡相同。
相反的,當然也有同學主張揭發考試舞弊的朋友,他們的理由也大不相同:有的擔心老師知道真相后,自己會遭到責備、處罰;有的覺得這位朋友從來沒幫助過自己,他作弊自己應該告知老師;有的認為,好學生不僅不應該作弊,還應與作弊行為作斗爭;有的認識到,如果自己不揭發他,對其他沒有作弊的同學是不公平的;有的擔心,自己若是不揭發他,那么他在今后的其他場合也會輕易地去欺騙,這對朋友是不負責的。
同學們各抒己見,討論非常激烈。在相互傾聽和交流中,同學們發現自己的答案和別人的相同,但理由卻不相同,自然會產生一種探究的欲望。他們會不停地思考別人所提理由的合理性,同時又檢查自己的理由,在權衡之后接受那些比自己更充分的理由和更正確的道德推理方式。
這個問題若是放在國內課堂上進行討論,老師必定會直搗主題,向學生灌輸正直誠實的道理。學生自然也只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全盤接受。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相似問題時,捫心自問,這些接受過“教育”的學生中,有誰能毫不猶豫地向老師報告呢?相信不少人也會像筆者一樣被被新加坡同學的坦誠和老師的寬容、理解所觸動吧。
在新加坡,對于道德兩難問題的討論特別受到學生的青睞。比如,美國人該不該向日本的長畸和廣島投放原子彈,植物人是否應該被實施安樂死,犧牲個人生命保護公共財產是否人道,冒死救人該不該索要報酬,等等。通過對這些兩難話題的討論,老師有機會在課堂上向同學們展示同時涉及兩種道德規范且二者不能兼顧時的道德取向,從而引起學生的道德認知沖突和討論,并讓學生因此接觸到更高層次的道德推理方式,尋找自認為正確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也被大大提高了。尤其重要的是,學生們在討論中會慢慢培養出多方位思考和傾聽他人意見的習慣。通過這種教育,他們在面臨抉擇時,往往會在做出最終選擇前進行更周詳的思考。
課堂上,老師還經常播放多媒體課件,將同學們帶入一些特殊的道德情境,或者通過角色扮演來突出“人”與“己”之間的距離,從而讓學生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設想,了解他人的感受、需要和利益,注重為社會所接受的行為標準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新加坡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相較國內照本宣科式的灌輸教育,更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發散以及鼓勵學生探索學習熱情。相信以勤奮好學著稱的中國學生一定能在新加坡這樣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下學出更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