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彈性化的教學理念始終貫徹著新加坡教育環節的方方面面。最讓留學生們驚奇的莫過于,新加坡英語教育最大的特點是上課從來不用課本。下面新加坡留學網就帶大家全面了解下新加坡英文教學的具體情況:
在中學,許多學校采用統一訂購的雜志或其他讀物來作輔助教材。這些刊物包括:《國家地理》、《新聞周刊》、《讀者》,等等。雖然也有一套統一的英語課本,但許多中學(特別是重點中學)都似乎對自己學校印刷的輔助讀物,以及課外的雜志更有信心。
有位留學生是這樣來描述自己當初接觸這些讀物的感受的:
“剛來新加坡時,我還認為這種方式是不務正業,可是當我們認真地閱讀這些讀物時,發現所汲取到的知識較教科書更加廣泛豐富和貼近現實。雖然教師都不講解語法知識,這對于我們這些剛出國留學的學生似乎是很不利的,但是從充足的閱讀中練就的語感是無論背多少語法規則都比不上的,特別是對于表達、用詞能力方面的學習與提高,這更是不二法門。所以對于語法知識的學習就只能從讀書中自己去慢慢體會總結了,因為沒有人會一字一句地教你什么時候該用什么句型了。”
可以說新加坡的英語學習靠的是學生自學與積累,老師起的僅僅是提點的作用。
許多老師會經常給學生推薦一些書籍,讓有興趣的學生自己去圖書館借閱。當然這不是強制性的,可能只是這位老師自己讀了之后覺得不錯,所以介紹給大家,與大家共同分享而已。因此,每位老師所推薦的書籍往往會很不一樣。
除了雜志以外,許多老師也會給學生們發下一些閱讀材料,主要是與那段時間課堂上所討論的議題相關的。
繼中學階段(相當于國內的初一到高一)所教的“議論文基礎”后,初級學院的英語教育更注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批判性思維方式與習慣的養成少不了對時事的關注與評判,所以英語老師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多讀書、多閱報”。
除此以外,他們還會盡可能地給學生不時發下一些自己覺得有用的剪報,作為補充資料。
許多老師認為,課本上的知識都太過時,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被選擇作為課堂討論的話題通常是當時熱門的話題。這樣一來,能參考的資料也就更多了。
新加坡英文老師的作用,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對于日常生活的關注與思考,特別是引導學生關注一些人們平時不大會理會的話題。老師們不僅經常提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讀書、看報,還要求他們把讀到的、有用的資料“用自己的文字記下來”,等到作文時作為論據。
英文教師為什么要強調“用自己的文字記下來”呢?
新加坡是個講求實際的國家,萬事注重其可行性與實用性,所以所學知識強調“只有自己能表達出來”,才算是“真知”。理所當然,如果是自己在實際生活與閱歷中形成的見解與觀點,便更為難能可貴了。
學以致用,是新加坡英語教育的主要方式。
可是,中國式的英文教育(或者說所有文科類教學)卻是重記憶、輕表達,許多知識都是為了考試而背的,并非是為了現實生活的需要。應試教育下的教學方式早已脫離了學以致用的教育真諦......
在新加坡雙語環境下,再加上新加坡英語教學方式的啟迪,以學習能力絕佳而聞名世界的中國學生往往都能很快提高英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