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加坡公共假期之一的衛塞節。新加坡留學網為您介紹新加坡歷史上的今天。1954年5月13日新加坡華校生集會反英國殖民統治。
1954年5月13日下午,新加坡近千名華校中學生集合在皇家山公園旁的克里門梭路邊的行人道上。這群列隊的青年學子,沒有手持標語或布條,他們在靜候他們的代表,前往距那里不遠的總督府,向英國殖民政府當局的代理總督,呈交要求給予中學生暫免被征召入伍當兵的“學生免役請愿書”。
對于這項和平請愿的舉動,官方卻立即招來三輛鎮暴隊的警車,出動數十名辜加警員,在英國高級警官的指揮下,用警棍和盾牌毆打手無寸鐵的年輕學子,造成數十人流血受傷,并逮捕了40余名學生。當天正是每年一度的全星華校運動會,在惹蘭勿剎運動場觀看比賽的同學們,聽到請愿同學被毆打和逮捕的消息,紛紛涌出會場,奔向皇家山,直到靠近現場受到警察阻擋,才逐漸散去。這事件經媒體報道后,引起全體社會的關注和嘩然。
新加坡自1819年萊佛士登陸后,就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42年日本揮軍南侵,迅速占領了新馬兩地,暫時中斷了英國人的統治。在日軍占領期間,新馬兩地人民在馬共的領導下,和英美同盟軍配合,進行了長期堅苦的敵后抗日游擊戰,由于馬共成員以華裔為主,因此參加和同情馬共的華校生人數不少。
1945年日軍投降后,英軍重返新馬并恢復戰前對新馬的殖民地統治,但是經歷了戰爭洗禮的新馬各族人民,要求獨立自主的愿望已被燃起,各種爭取獨立反殖民地的運動此起彼伏。為了鞏固統治,鎮壓各種反殖運動,英國政府于1948年頒布了“緊急法令”,禁止各種公開集會和示威請愿,并宣布馬共為非法組織,逮捕了數以百計的活躍分子。馬共進入森林,潛入地下,蓬勃的反殖運動便沉寂了下來。
在殖民地時代,英校和英校生受到政府的特殊照顧,不但校舍和設備都十分精良,畢業生的就業機遇也遠遠超過華校生。公務員的聘用,優先錄用英校生,在公務員生涯中的職位升遷,也少有華校生的機會。當時的高等學府——馬來亞大學也以英語為教學媒介語,以英國劍橋考試文憑作為入學標準,而把絕大部分華校生排除于門外。這些受到特殊待遇的英校生,雖然在思想上,也受到國際反殖民主義思潮的影響,認識到殖民地制度中的不合理,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也受益于現行體制,因此多數安于現狀,缺少向殖民地制度挑戰的動力。
作為當年的華校生,不但得不到殖民地官方的肯定,還要面對許多當年行政措施上的歧視和排擠。他們人生的征程,只能靠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拼搏,才有生存和發展的機會。或許就因為將要面對這樣的現實和環境,當年的華校生,在學校里,就通過組織各種學生課余活動,如組織歌詠隊,舞蹈班,美術班,話劇組,和舉辦年終“敘別晚會”的演出,組織幫助貧困同學繼續就讀的“助學會”等等,學習了凝聚與團結同學的工作方法,經歷了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磨練,培養了對各種不同事物作探討和認識的習慣,成就了許多后來在社會上的專才。
這些華校生不但在思想上,而且在實踐中,接觸到當時制度的許多不合理,自然產生了希望推翻殖 民地的統治,建立獨立自主家園的要求。因此他們敢于沖撞“緊急法令”,通過集體請愿的行動,來表達反對政府頒布的國民服務法令的訴求。
警察攻擊手無寸鐵的青年學子,讓民眾感到震驚。學生雖然未能完成當日請愿的計劃,卻在社會上激起一陣反殖民主義運動的浪潮。以英校生為主的馬來亞大學內的社會主義俱樂部,在五一三流血事件后,發表聲明指責政府用暴力對付學生的行為。為了替五一三事件中被逮捕學生在法庭抗辯,學生們特別從倫敦請來女皇律師布里特為他們辯護,并邀請本地的李光耀和陳維忠律師協助。
當年的李光耀代表被捕學生指出警方的無理,也在各種政治論壇,替學生講話,轉達學生的意見,因此受到學生的信賴,在華校生里樹起巨大威望。他隨后步入政壇,連同林清祥,杜進才等人,成立了人民行動黨。
反殖運動的影響力,也就由此從華校生擴大到受英文教育的圈子。1955年全星華文中學生聯合會的成立,帶動了各種社團和工會的注冊和成立。這些新成立的和之前已成立的各種組織,都全面開展活動。在1955年,人民行動黨在華校生大力的支持下,在大選中獲得佳績,成為主要的反動黨。
局勢的發展,迫使英殖民地當局和新馬兩地的政黨舉行一系列的憲制談判,讓馬來亞聯合邦于1957年8月31日獲得獨立,也讓新加坡于1959年實行內部自治。獲得華校生全力支持的人民行動黨,再次于1959年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踏上了結束英國殖民地統治的最后征程,為新加坡歷史進程書寫了全新的篇章。(本文作者是書店業者、上海書局前顧問陳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