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最讓廣大中國中小學生苦不堪言的學習環節,除了考試外,恐怕就是那堆積如山的作業了。超多量的作業將學生束縛在書山題海中,大部分的課余時間中國學生們都在埋頭寫作業中度過。不過,相較于在國內令學生聞之色變的作業,新加坡的作業卻令該國大部分學生感到并不是多困難的大問題。
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在新加坡的中等教育體系中,尤其是初級學院,作業的量及形式都是很有彈性的。課后練習提早幾天甚至幾周就隨講義一同發放,好學的學生早在開講之前就完成了作業,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學生抓住了學習的主動權,事先了解到作業的內容,還有助于迅速判斷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聽課時可以有針對性地加以重視。哪怕是平時的作業,老師基本上從不安排隔天必須交的任務,而是設定一個大概的期限,一般三天至一周不等。學生可以在一個相對寬松的條件下完成,其質量自然比急急忙忙趕做出來的高。
作業的量一般來說也不會太多。新加坡中小學生平均每天最多花費三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作業,從沒出現作業堆積如山無法完成的例子。即使有無法及時完成的個例,也大多數是由于學生時間利用不當造成的。各科老師間的默契也很高,是不會同時留下過多的作業的。再者,豐富甚至繁重的課外活動是新加坡教育體系中重要的一環,這也注定了課內作業的量是相當有限的。
1999年,新加坡學校課程及評估系統檢討委員會成立,次年,該組織的一份報告為教育部所采用。報告指出,學校課程的大綱過于冗繁,應當加以刪減。此項舉措已于1999年起被執行,全國性考試也作了相應的調整,這樣學生的作業負擔進一步得到了減輕。
總的來說,新加坡學生的作業負擔同其他一些亞洲國家如韓國、越南乃至中國相比還是較輕松的。而且,學生享有一定的自主權,比起死板的定量教學,這樣的方法似乎更能引發學生的熱情,而不是澆滅它。只有這樣,彈性化教學才有立足之本。
對廣大赴新留學的中小學生而言,新加坡的彈性化教育下,并不會出現讓學生聞之色變的書山題海。寬松的學習氛圍也是新加坡學校帶給留學生的獨特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