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學網介紹: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幫助中低收入家庭學生完成學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輿論多對此表示歡迎。但也有教育工作者認為,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援助范圍可進一步擴大。
單親媽媽翁語徽(29歲,行政職員)說,6歲兒子每月在幼稚園和語言學校的學雜費開銷近400元,而自己月入只有2000元,交完學雜費后只夠勉強維持家用,幾乎不可能有積蓄。
翁語徽的孩子就讀于人民行動黨社區基金(PCF)屬下的托兒所。根據新的幼稚園經濟援助計劃(KiFAS),像她這樣月入在4800元或以下、子女在主要業者(Anchor Operator)和教育部幼稚園就讀的家庭,每月所需支付的學費將從130元減少至85元。而月入在3000元或以下的家庭,每月所需支付的學費將從目前的75元減少到3元。
翁語徽覺得學費不管減多少都是好事:“每個月省下一點錢,我就可以開始存錢,以備不時之需。”
隸屬宗教團體的遠東幼稚園園長胡翠華則認為,政府應將經濟援助范圍進一步擴大至志愿福利團體(VWO)的幼稚園,讓更多孩童從中受益。
胡翠華說:“我注意到政府在逐步擴大經濟援助的受惠群體,這是一件好事。但據我所知,香港政府在發放學前教育補貼時,對所有幼稚園都一視同仁,希望以后我們的孩子不管進入哪間幼兒園就讀,都能享受到補助。”
政府國會教育委員會主席林謀泉認為,新舉措對癥下藥,解決學前和高等教育學費較高、現有補助不足的問題,有效減輕受影響家庭的經濟負擔。
林謀泉說:“學前和高等教育學費不像中小學那樣,可以由教育部統一制定,往往成為中低收入家庭的主要教育負擔。現在政府有針對性地提高經濟援助,再加上原有的各類補貼,相信會令這些家庭輕松很多。”
21歲的郭俊杰今年8月即將進入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就讀,他的父親是家里的經濟支柱,一家四口僅靠他當倉庫助理每月賺取的2000元收入生活。郭俊杰樂見政府調高大學生助學金,因為這能幫助減輕父親的負擔。不過,他覺得即使獲得更多助學金,他還是得靠在周末教補習來應付日常開銷。
接下來,他也希望能申請到獎學金。